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种含有生物农药 lepimectin 的环保型杀 虫组合物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复配领域杀虫组合物, 其有效成分为生物农药 lepimectin 与新烟碱 类杀虫剂, 两种有效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1 65 80 1, 优选重量百分比为 1 35 40 1 ; 杀虫组合物中有效成分总的质量百分含量为 190, 优选为5-50, 其余为农药中允许 使用和可以接受的辅助成分, 用已知的方法可制 备成水乳剂、 微乳剂、 乳油、 悬浮剂、 可湿性粉剂、 水分散粒剂 ; 以生物农药 lepimectin 与新烟碱类 杀虫剂为有效成分防治蚜虫、 飞虱、 粉虱、 叶蝉等 同翅目刺吸式口器害虫及小
3、菜蛾、 甜菜夜蛾、 斜纹 夜蛾、 棉铃虫、 二化螟、 粉蚧类等鳞翅目昆虫。 (51)Int.Cl. 审查员 周静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1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11 页 1/1 页 2 1. 一种农药杀虫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该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组分 A 与 B, 组分 A 为生 物农药 lepimectin, 组分 B 为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 啶虫脒、 烯啶虫胺、 噻虫嗪中任意之 一, 其中组分 A 与 B 的质量比为 1 65 80 1。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组分 A
4、与 B 的质量比为 1 35 40 1。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组分 A 和 B 在制剂中的总重量占 整个制剂总质量的 1 -90。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组分 A 和 B 在制剂中的总重量占 整个制剂总质量的 5% 50%。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或 3 或 4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该组合物的剂型为 乳油、 悬浮剂、 可湿性粉剂、 水分散粒剂、 水乳剂、 微乳剂。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113507 B 2 1/11 页 3 一种含有生物农药 lepimectin 的环保型杀虫组合
5、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农药复配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以生物农药 lepimectin 和新烟碱 类化合物为有效成分两元混配的杀虫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 生物农药 lepimectin 是由日本三共公司发现的米尔贝霉素 (milbemycin)A3/A4 的衍生物, 作为新型杀虫剂用于甘蓝、 番茄、 柑橘、 草莓和葡萄等蔬菜和水果, 主要防治鳞翅 目和同翅目等害虫。该药具有杀虫活性高, 用药量少, 对人畜安全, 不污染环境, 专一性强, 不伤害天敌, 也不易产生抗性等特点, 可与阿维菌素类杀虫剂轮换使用, 以防阿维菌素产生 抗性。因此它被称为目前最有前途的广谱、 高效、 新型
6、无交互抗性的杀虫剂之一。结构式 为 : 0003 0004 新烟碱类杀虫剂源于植物源农药烟碱, 主要包括吡虫啉、 啶虫脒、 噻虫嗪、 烯啶虫 胺、 噻虫胺, 它们作用机理基本相同, 都作用于昆虫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 防治对象和作用 特性也基本相同, 可有效防治同翅目、 鞘翅目、 双翅目和鳞翅目等害虫, 对用传统杀虫剂防 治产生抗药性的害虫也有良好的活性, 使用方式既可用于茎叶处理、 也可用于土壤、 种子处 理。如前所述, 目前这一类杀虫剂对不少害虫 ( 如烟粉虱、 马铃薯甲虫、 小菜蛾、 灰稻虱、 豆 荚盲蝽、 桃蚜、 棉蚜、 麦长管蚜、 阿根廷粉虱、 家蝇、 德国小蠊、 黑腹果蝇等 ) 的抗
7、药性越来越 严重, 防治效果已大幅下降。 0005 长期使用一种杀虫剂, 害虫容易产生抗药性, 使杀虫剂用量增加, 大量杀灭害虫的 天敌, 增加杀虫成本, 污染环境, 导致高毒、 用量大、 残留多、 药效差。 经发明者试验中意外发 现生物农药 lepimectin 与新烟碱类杀虫剂两元复配的制剂能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 用量 少, 防效高, 生物农药更环保, 且此类别农药复配未见相关报导。 发明内容 0006 基于以上情况, 为了满足农药生产的需要, 充分利用两种活性组分混配所产生的 增效作用、 提高防效、 降低农用成本并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杀虫 剂组合物 : 该组合物含
8、有 A、 B 两种活性组分, 组分 A 选自生物农药 lepimectin, 组分 B 选自 说 明 书 CN 102113507 B 3 2/11 页 4 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 啶虫脒、 噻虫嗪、 烯啶虫胺、 噻虫胺中任意之一。 0007 所述的含 A 生物农药 lepimectin 和 B 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 啶虫脒、 噻虫嗪、 烯 啶虫胺、 噻虫胺中任意之一两元复配的杀虫组合物, 有效活性成分 A 与 B 的重量百分比为 1 65 80 1。 0008 所述的含 A 生物农药 lepimectin 和 B 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 啶虫咪、 烯啶虫胺、 噻虫嗪、 噻虫胺中任意之一两元
9、复配的杀虫组合物, 有效活性成分A与B的重量百分比优选 为 1 35 40 1。 0009 A、 B 两种活性组分按照一定比例复配成新组合物是本发明的重要特征之一, 另一 特征是所述的含生物农药 lepimectin 和新烟碱类杀虫剂复配的杀虫组合物可制成的剂型 为水乳剂、 微乳剂、 乳油、 悬浮剂、 可湿性粉剂、 水分散粒剂。 0010 所述含生物农药 lepimectin 和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 啶虫咪、 烯啶虫胺、 噻虫 嗪、 噻虫胺中任意之一两元复配的杀虫组合物, A、 B 两种活性组分在制剂中的总质量含量为 1 -90, 优选 5 -50 ; 其余为农药中常用助剂。 0011 本发
10、明杀虫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可以减少有效成分用量, 降低成本, 延缓 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 用于防治蚜虫、 飞虱、 粉虱、 叶蝉等同翅 目刺吸式口器害虫及小菜蛾、 甜菜夜蛾、 斜纹夜蛾、 棉铃虫、 二化螟、 粉蚧类等鳞翅目昆虫, 防效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 进行说明, 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 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 仅仅用于解释 本发明, 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 应当指出的是,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 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和改进等,
11、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 此, 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书为准。 0013 剂型实施方式 : 0014 以下技术方案中, 组分A选自生物农药lepimectin, 组分B选自新烟碱类杀虫剂吡 虫啉、 啶虫咪、 烯啶虫胺、 噻虫嗪、 噻虫胺中任意之一。 001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为水乳剂, 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 0016 有效成分 A 1 65 0017 有效成分 B 1 80 0018 乳化剂 3 30 0019 溶剂 5 15 0020 抗微生物剂 0.1 1 0021 稳定剂 2 15 0022 防冻剂 2 5 0023 消泡剂 0.1 8
12、0024 增稠剂 0.2 2 0025 水 余量 0026 该水乳剂的具体生产步骤为 : 首先将原药 A 和 B、 溶剂和乳化剂、 助溶剂加在一起, 说 明 书 CN 102113507 B 4 3/11 页 5 使溶解成均匀的油相 ; 将部分水, 抗冻剂, 抗微生物剂等其他的农药助剂混合在一起成均匀 的水相 ; 在反应釜中高速搅拌的同时将油相加入水相, 缓缓加水直至达到转相点, 开启剪切 机进行高速剪切, 并加入剩余的水, 剪切约半小时, 形成水包油型的水乳剂。即可制成本发 明组合物的水乳剂。 0027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二,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为微乳剂时, 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 0028
14、剂 1 5 0041 该乳油制剂的具体生产步骤为先将有效成分A、 B或C加入溶剂中完全溶解后再加 入乳化剂、 增效剂搅拌均匀后成均一透明的油状液体, 灌装, 即可制成本发明组合物的乳油 制剂。 0042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四,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为悬浮剂, 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 0043 有效成分 A 1 65 0044 有效成分 B 1 80 0045 分散剂 5 20 0046 防冻剂 1 5 0047 增稠剂 0.1 2 0048 消泡剂 0.1 0.8 0049 促渗剂 0 10 0050 pH 值调节剂 0.1 5 0051 水 余量 0052 该悬浮剂的具体生产步骤为先将其他助剂混
15、合, 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 加入有效 成分 A、 B 或 C, 在磨球机中磨球 2 3 小时, 使粒直径均在 5mm 以下, 即可制成本发明组合 物的悬浮剂制剂。 0053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五,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是可湿性粉剂, 组分的重量百分比 为 : 0054 有效成分 A 1 65 0055 有效成分 B 1 80 说 明 书 CN 102113507 B 5 4/11 页 6 0056 分散剂 3 10 0057 湿润剂 1 5 0058 填料 余量。 0059 该可湿性粉剂的具体生产步骤为 : 按上述配方将有效成分 A、 B 以及分散剂、 润湿 剂和填料混合, 在搅拌釜中均匀搅拌,
16、经气流粉碎机后在混合均匀, 即可制成本发明组合物 的可湿性粉剂。 0060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六, 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为水分散粒剂, 组分的重量百分比 为 : 0061 有效成分 A 1 65、 0062 有效成分 B 1 80 0063 分散剂 3 10 0064 湿润剂 1 10 0065 崩解剂 1 5 0066 填料 余量 0067 该水分散粒剂的具体生产步骤为 : 按上述配方将有效成分 A、 B 和分散剂、 润湿剂、 崩解剂以及填料混合均匀, 用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 经捏合, 然后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机中 进行造粒、 干燥、 筛分后经取样分析, 即可制成本发明组合物的水分散粒剂。 006
17、8 乳化剂为烷基苯萘磺酸盐、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盐、 二苯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 烯醚、 苯乙烯酚聚氧乙烯醚、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 二苯基酚聚氧乙烯聚甲醛缩合 物、 蓖麻油环氧乙烷加成物及其衍生物, 例如农乳 300、 农乳 500、 农乳 600、 农乳 700、 农乳 Sorpl KS、 OX2511、 NNO、 NP 系列等, 乳化剂可以是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0069 分散剂有木质素磺酸盐、 脂肪酰胺 N- 甲基牛磺酸钠盐、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 盐、 亚硫酸纸浆废液、 脂肪酸酯硫酸盐、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或几种的混合物。 0
18、070 湿润剂为脂肪酰胺 N- 甲基牛磺酸钠盐、 木质素磺酸盐、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 盐、 石油磺酸钠、 烷基萘磺酸盐、 脂肪酸酯硫酸盐、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亚硫酸纸浆废液、 茶枯粉、 皂角粉中的一或几种的混合物。 0071 增稠剂为羟甲基纤维素、 聚乙烯醇、 黄原胶、 阿拉伯树胶、 海藻酸钠、 聚乙烯吡咯烷 酮、 膨润土、 硅酸镁铝、 石膏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0072 促渗剂为月桂氮卓酮、 JFC 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 0073 消泡剂可以是有机硅油、 甲醇、 乙醇、 环氧大豆油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0074 防冻剂为乙二醇、 丙二醇、 丙三醇、 聚乙二
19、醇、 山梨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0075 pH 值调节剂为氢氧化钠、 氢氧化钾、 氨水、 盐酸、 醋酸、 磷酸或柠檬酸中的一种或几 种的混合物。 0076 溶剂和助溶剂有水、 甲醇、 乙醇、 丁醇、 乙二醇、 丙二醇、 丙三醇、 聚乙二醇、 丙酮、 环 己酮、 吡咯烷酮、 甲苯、 二甲苯、 乙酸乙酯、 二甲基甲酰胺 (DMF)、 二甲基亚砜 (DMSO) 中的一 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0077 崩解剂可以是尿素、 氯化镁、 氯化铝、 氯化钠、 硫酸铵、 膨润土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 合物。 说 明 书 CN 102113507 B 6 5/11 页 7 0078 载体为高岭土、 硅藻土、 活性
20、白土、 白碳黑、 粘土、 轻质碳酸钙、 滑石粉、 蒙脱石中的 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0079 室内生测筛选与大田试验 : 0080 本发明采用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 以下提及的 比例 ( 包括百分比 ) 都是质量比。 0081 活性测定实例 1 : 0082 (1) 试验药剂 0083 85 lepimectin 原药、 93吡虫啉原药, 上述原药均青岛海利尔药业集团提供。 0084 先用丙酮溶解原药, 根据预备实验的结果将适量的两原药配成 5 个不同配比, 再 用丙酮将各处理分别稀释成5个系列浓度梯度待用。 5个lepimectin和吡虫啉不同配比有 效成分之比分
21、别为 1 29 ; 3 27 ; 5 25 ; 7 23 ; 9 21 分别稀释成 5 个系列浓度梯度 待用。 0085 (2) 试验靶标 0086 小麦蚜虫, 采自青岛农业大学小麦试验田的田间种群, 实验时挑取个体大小一致 的无翅成蚜供试。 0087 (3) 试验方法 0088 采用 NY/T 1154.1-2006 推荐的点滴法进行测定。将微量点滴器用溶剂清洗, 调节 点滴器至备用状态。用毛笔选取整齐一致的试虫用 CO2轻度麻醉后置于 9cm 培养皿中, 接 着用微量点滴器将药剂逐头点滴于试虫的虫体腹部, 每头点滴药液 0.1L, 以点滴 0.1L 含有 相应丙酮的处理为对照。将点滴后的试
22、虫分别转移至 (262)、 相对湿度为 65的培养 室中正常培养。每处理 4 次重复, 每重复试虫 120 头, 每处理试虫 480 头。 0089 (4) 数据统计与分析 0090 处理后24h调查试虫死亡情况(判断供试虫死亡标准是以针轻刺无自主反应), 记 录总虫数和死虫数。 0091 根据调查数据, 计算各处理的校正死亡率。并参照 NY/T 1154.7-2006 采用孙云沛 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 (CTC 值 )。若对照死亡率 5, 不校正 ; 对照死亡率在 5 20 之间, 按公式 2 进行校正 ; 对照死亡率 20, 试验需重做。 0092 以药剂浓度(mg/L)的对数值为自变量X
25、啉、 lepimectin 两种药剂对小麦蚜虫均有较高的活性, 不同比 例配比的试验结果表明, 按有效成分比例 lepimectin 吡虫啉为 1 29 ; 3 27 ; 5 25 ; 7 23 ; 9 21 分别稀释时, 均表现出较强的增效作用, 其中以 lepimectin 吡虫啉为 5 25 时, 增效效果最好。建议对适宜配比 5 25 左右范围的混配制剂进行进一步的田间 药效试验, 以评价其田间实际应用效果。 0105 活性测定实例 2 : 0106 (1) 实验供试药剂 0107 85 lepimectin 原药、 93啶虫脒原药, 上述原药均青岛海利尔药业集团提供。 0108 (2
26、) 试验靶标 0109 小麦蚜虫, 采自青岛农业大学小麦试验田的田间种群, 实验时挑取个体大小一致 的无翅成蚜供试。 0110 实验方法同活性测定实例 1 0111 (3) 毒力测定结果及分析 : 0112 表 2 lepimectin、 啶虫脒对小麦蚜虫的室内测定结果 0113 0114 从表中可以看出, 在不同比例的混配中, 其共毒系数均大于 120, 表现出一定的增 效作用, 其中 lepimectin 啶虫脒为 3 15 的增效作用最明显, 共毒系数为 136.39。试验 说 明 书 CN 102113507 B 8 7/11 页 9 结果表明, 在室内条件下啶虫脒、 lepimect
27、in 两种药剂对小麦蚜虫均有较高的活性, 不同比 例配比的试验结果表明, 按有效成分比例 lepimectin 啶虫脒为分别稀释时, 均表现出较 强的增效作用, 其中以 lepimectin 啶虫脒为 3 15 时, 增效效果最好。建议对适宜配比 3 15 左右范围的混配制剂进行进一步的田间药效试验, 以评价其田间实际应用效果。 0115 活性测定实例 3 : 0116 (1) 实验供试药剂 0117 85 lepimectin 原药、 93烯啶虫胺原药, 上述原药均青岛海利尔药业集团提 供。 0118 (2) 试验靶标 0119 水稻稻飞虱。以稻褐飞虱为测试对象。虫种取自高青县赵店镇大卢村水
28、稻田, 在 养虫室内多代人工饲养, 选择健康一致的 4 5 龄若虫, 备用。 0120 (3) 毒力测定结果及分析 : 0121 表 3 lepimectin、 烯啶虫胺对稻飞虱的室内测定结果 0122 0123 从表中可以看出, 在不同比例的混配中, 其共毒系数均大于 120, 表现出一定的增 效作用, 其中 lepimectin 烯啶虫胺为 5 10 的增效作用最明显, 共毒系数为 147.71。试 验结果表明, 在室内条件下烯啶虫胺、 lepimectin 两种药剂对稻飞虱均有较高的活性, 不同 比例配比的试验结果表明, 按有效成分比例 lepimectin 烯啶虫胺为分别稀释时, 均表
29、现 出较强的增效作用, 其中以 lepimectin 烯啶虫胺为 5 10 时, 增效效果最好。建议对适 宜配比510左右范围的混配制剂进行进一步的田间药效试验, 以评价其田间实际应用效 果。 0124 活性测定实例 4 : 0125 (1) 实验供试药剂 0126 85 lepimectin 原药、 98噻虫嗪原药, 上述原药均青岛海利尔药业集团提供。 0127 (2) 试验靶标 0128 水稻稻飞虱。以稻褐飞虱为测试对象。虫种取自高青县赵店镇大卢村水稻田, 在 说 明 书 CN 102113507 B 9 8/11 页 10 养虫室内多代人工饲养, 选择健康一致的 4 5 龄若虫, 备用。
30、 0129 (3) 毒力测定结果及分析 : 0130 表 4 lepimectin、 噻虫嗪对稻飞虱的室内测定结果 0131 0132 从上表 4 中可以看出, 在不同比例的混配中, 其共毒系数均大于 120, 表现出一定 的增效作用, 其中 lepimectin 噻虫嗪为 5 10 的增效作用最明显, 共毒系数为 144.13, 其次为 lepimectin 噻虫嗪为 3 12, 共毒系数为 132.02。试验结果表明, 在室内条件下 噻虫嗪、 lepimectin 两种药剂对稻飞虱均有较高的活性, 不同比例配比的试验结果表明, 按 有效成分比例 lepimectin 噻虫嗪为 1 14 ;
31、 3 12 ; 5 10 ; 7 8 ; 9 6 分别稀释时, 均表现出较强的增效作用, 其中以 lepimectin 噻虫嗪为 5 10 时, 增效效果最好。建议 对适宜配比510左右范围的混配制剂进行进一步的田间药效试验, 以评价其田间实际应 用效果。 0133 大田试验例 1 : 田间试验防治小麦蚜虫 0134 (1) 试验方法 0135 试验于 2010 年 5 月 13 日进行药剂喷雾处理, 在河北省沧州市西九吉乡小麦田进 行, 灌溉便利, 棉麦轮作, 试验田小麦于 2009 年 11 月 9 日播种, 浅旋耕机械播种, 小麦长势 较好土壤质地为黏土, 肥力中等, pH 值 7.3。
32、每公顷用药量对水 600kg 常规喷雾。施药器 械卫卫士 WS 一 16 型手动喷雾器, 圆锥雾喷头喷雾, 工作压力 0.2 0.4MPa, 流量 0.65 0.88L/min。 0136 (2) 调查时间和方法 0137 每个处理采用对角线 点取样方法, 每点取样 20 株, 计 100 株小麦, 每次调查各小 区的蚜虫数量。施药前调查蚜虫数量, 施药后 1、 3、 7d 调查残留虫量, 计算校正防效。 0138 (3) 药效计算方法 0139 虫口减退率 ( ) ( 药前活虫数一药后活虫数 )/ 药前活虫数 100 0140 防治效果 ( ) (CK 虫口减退率一药剂处理虫口减退率 )
33、/CK 虫口减退 率 100 0141 (4) 药害调查方法 说 明 书 CN 102113507 B 10 9/11 页 11 0142 在药后 1, 3, 7d 观察小麦生长情况, 目测药剂对小麦均无药害。 0143 (5) 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 0144 表 5 处理药剂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0145 0146 从表 5 可以看出, 不同比例的混配药剂, 按不同的用量进行大田试验, 药后其对小 麦蚜虫的防治效果均优于对照药剂, 5 lepimectin+10烯啶虫胺在药后 10 天的杀虫效 果分别为 89.26、 91.13和 92.36, 杀虫效果随着用量的增加而递增。根据田间
34、目测, 在试验剂量范围内, 作物生长正常, 各处理药剂均未出现对小麦的药害现象, 说明其对小麦 是安全的。建议与作用机理不同的杀虫剂交替使用以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0147 大田试验例 2 : 田间实验防治棉花茶小绿叶蝉 0148 (1) 试验方法 0149 试验在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县东九吉村的棉田进行, 试验地土壤肥力中等, 前茬作 物为小麦。供试棉花用药前长势良好。试验在茶小绿叶蝉低龄若虫发生高峰期 (7 月 4 日 ) 进行, 下午用药 1 次, 对水 50kg/hm2, 用工农 16 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均匀粗喷雾, 此时棉花 处于现蕾期, 1 3 龄若虫占 90。施药当天为晴天, 平均
36、54 (4) 药害调查方法 0155 在药后 1, 3, 7, 10d 观察棉花生长情况, 目测药剂对棉花均无药害。 0156 (5) 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 0157 表 6 处理药剂防治棉花茶小绿叶蝉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0158 0159 从表 6 可以看出, 不同比例的混配药剂, 按不同的用量进行大田试验, 药后其对棉 花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均优于对照药剂, 25噻虫胺 +5 lepimectin 在药后 10 天的杀 虫效果分别为 89.87、 91.93和 93.24, 杀虫效果随着用量的增加而递增。根据田间目 测, 在试验剂量范围内, 作物生长正常, 各处理药剂均未出现对棉花的药害现象
37、, 说明其对 棉花是安全的。 在试验过程中, 试验人员发现其对棉蚜和棉铃虫等害虫也有较好防效, 建议 与作用机理不同的杀虫剂交替使用以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0160 大田试验例 3 : 田间实验防治水稻稻飞虱 0161 (1) 试验方法 0162 试验在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程集镇罗湾村的双季稻田进行, 试验地土壤为壤土, 肥力中等, 排灌方便, 四周均种植双季稻。供试水稻用药前水稻长势良好。小区间筑小泥埂 以防串灌, 施药时田间有 3 4cm 浅水层, 药后保水 7d, 试验在四 (2) 代稻飞虱低龄若虫发 生高峰期 (9 月 4 日 ) 下午用药 1 次, 对水 50kg/hm2, 用工农
39、 2 丛, 共 30 丛稻, 用盆拍法分别记录白背飞虱、 灰飞虱的活虫数, 然后 计算其校正防效 ( 以下简称防效 )。 0165 (3) 药效计算方法 0166 0167 (4) 药害调查方法 0168 在药后 2, 7, 14, 21d 观察水稻生长情况, 目测药剂对水稻均无药害。 0169 (5) 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 0170 表 7 处理药剂防治水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0171 0172 从表 7 可以看出, 不同比例的混配药剂, 按不同的用量进行大田试验, 药后其对水 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均优于对照药剂, 25吡虫啉 +5 lepimectin 在药后 10 天的杀虫效 果分别为
40、 89.38、 91.57和 92.75, 杀虫效果随着用量的增加而递增。根据田间目测, 在试验剂量范围内, 作物生长正常, 各处理药剂均未出现对水稻的药害现象, 说明其对水稻 是安全的。 0173 综上几次大田试验结果验证, 本发明含有生物农药 lepimectin 和新烟碱类杀虫 剂吡虫啉、 啶虫咪、 烯啶虫胺、 噻虫嗪、 噻虫胺中任意之一两元复配的杀虫组合物, 在防治蚜 虫、 飞虱、 粉虱、 叶蝉等同翅目刺吸式口器害虫及小菜蛾、 甜菜夜蛾、 斜纹夜蛾、 棉铃虫、 二化 螟、 粉蚧类等鳞翅目昆虫, 防效显著, 对靶标作物安全, 与单剂相比, 本发明杀虫组合物具有 作用机理独特, 用量少, 速效性好、 持效期长、 安全环保等优点。所以, 在本发明的研发及推 广有着重大的社会意义, 会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 对广大产棉区和粮食主产区的农户的增 产增收以及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说 明 书 CN 102113507 B 13
本文(一种含有生物农药LEPIMECTIN的环保型杀虫组合物.pdf)为本站会员(g****)主动上传,专利查询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专利查询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